下旬,受铁路间歇性限速和维修影响,进车降至日均120万吨。
相较港口库存高企,电厂煤炭库存有缓降趋势,但是采购仍然不积极。此外,适逢7月末,中央召开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流动性合理充裕,首次提出六个稳定,其中,稳投资和补短板等措施,或会加大基础领域投资建设,拉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电力需求,从而促进煤炭上游去库存,营造有利于煤炭价格止跌企稳的宏观大环境。
7月下跌原因分析本轮煤炭价格下跌始于6月上旬,虽然7月上旬一度小幅上涨,但随后又重启下跌模式。虽然7月火电量及煤炭日耗量均不及预期,但是伴随着高温天数的增加,电煤需求量只会迟到,不会缺席。通过梳理上述因素发现,目前动力煤市场形势依然严峻,短期内下行压力很大,跌破600元/吨是大概率事件。期现价格面临修复以主力合约1901为例,自6月15日达到661.4元/吨的高点后,7月30日跌破600元/吨。煤价下跌,究其原因在于煤炭供应增加,铁路运力强,火电日耗低,需求不及预期。
总之,与焦炭、螺纹钢等黑色系相比较,动力煤目前进入至暗时刻。预计8月全国原煤产量与7月接近,或者因降雨等因素影响,略低于7月。截至7月27日,秦皇岛港存煤716万吨,比上期增加48万吨。
国内动力煤市场继续下跌。国内炼焦煤市场弱势下跌。在唐山等地焦企限产、徐州复产延后等因素作用下,国内焦炭市场下行压力有所减缓,一些贸易商接货积极性也有所增加,但从整体供需状况看,焦炭市场调整仍将延续一段时间。近期,山西吕梁地区环保趋严,地方洗煤厂多数停工,对缓解供给过剩压力有所帮助,但多数地区钢厂、焦化厂环保限产导致的需求不振仍在持续,同时近期国际炼焦煤资源供货量明显增加,京唐港进口焦煤库存已攀升至250万吨,因此短期国内炼焦煤的弱势格局不会改变。
尽管环指跌幅不大,但动力煤现货价格出现了20-30元/吨下跌,主要是近期国内连续降雨,火电需求大幅下滑,导致动力煤需求明显低于预期,同时价格承压下行。最新一期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于568元/吨,环比下降1元/吨,其中秦皇岛港5500大卡动力煤平仓均价565元/吨,与上期持平。
本周,国内炼焦煤市场继续弱势运行,山西柳林部分煤矿焦煤价格下跌20-30元/吨,其他地区基本稳定。本周国内焦炭市场维持弱势,多数地区继续下跌,其中山西普跌50-80元/吨,内蒙古普跌100元/吨,河北石家庄、黑龙江七台河及宁夏银川均下跌100元/吨本周南方高温湿热天气持续,沿海六大电厂日耗周内多保持在80万吨以上高位运行,库存继续小幅下移,存煤天数降至18天以下。沿海六大电库存1480.3万吨,日耗82.72万吨,存煤可用天数17.89天。
4.黄骅港165万吨,锚地48艘,预到9艘。临近月度调价时点,按照测算大型煤企年度长协价或下降3元至554元/吨附近,月度长协价格也有向市场煤价下方运动的迹象。其三,虽然当前正值电力和煤炭的夏季消费高峰时期,但是消费的整体增长水平一直低于预期,面对现货煤价的持续下行可能带来的浮亏,煤炭生产、贸易和消费企业普遍采取了主动性降库存措施,强化了环渤海地区现货动力煤购销中的买方市场倾向。其二,在现货煤价保持下降、甚至加速下降的局面之下,消费企业和下游市场贸易商的采购意愿降低,面向环渤海地区港口的煤炭采购缩量。
与前几年不同,目前贸易商资金压力要比以往宽松,不排除部分贸易商和年初一样,惜售待涨。各港疏港压力继续加大。
另外,沿海港口存煤2220万吨。目前,大部分贸易商5500大卡现货成本价基本处于610-620元/吨,如果煤价过低,贸易商很可能产生惜售现象。
尽管高温天气对电厂耗煤量有一定拉涨,但在煤价持续下跌且各环节存煤水平仍处于偏高状态下,下游增量补库仍不积极。据秦皇岛煤炭网消息,截至今日,环渤海港口受台风附带影响,作业条件不佳,另高温降水助涨区域内煤炭发热、自燃现象,严重影响各港口作业效率,合计调进、调出量均低位运行,存煤总量再次推涨。长协煤价下行将与疏港形成叠加,共同压制现货煤的后续走势。其四,环渤海地区大多发运港口陆续开展煤炭清库行动,给煤炭生产和贸易企业带来被迫采取降库存行动,销售压力有所增大,甚至不得不降价促销。库存高企仍是影响环渤海各港作业及市场运行的直接原因:一方面限制了铁路运输效率的发挥,另一方面也导致价格信号传递迟滞。据了解,已有贸易商表示,如果煤价持续调整,而降价并不能换来库存下降,未来将惜售挺价。
数据显示,截至7月30日,北方四港区总场存2443万吨,其中,1.秦皇岛港卸车7947进车63万吨,装船62万吨,场存693万吨,锚地煤炭船舶38艘,预到11艘。四方面原因促使环渤海地区动力煤价格继续走低:其一,前两期周评中罗列的多项不利因素继续发酵
四方面原因促使环渤海地区动力煤价格继续走低:其一,前两期周评中罗列的多项不利因素继续发酵。本周南方高温湿热天气持续,沿海六大电厂日耗周内多保持在80万吨以上高位运行,库存继续小幅下移,存煤天数降至18天以下。
4.黄骅港165万吨,锚地48艘,预到9艘。长协煤价下行将与疏港形成叠加,共同压制现货煤的后续走势。
其四,环渤海地区大多发运港口陆续开展煤炭清库行动,给煤炭生产和贸易企业带来被迫采取降库存行动,销售压力有所增大,甚至不得不降价促销。与前几年不同,目前贸易商资金压力要比以往宽松,不排除部分贸易商和年初一样,惜售待涨。数据显示,截至7月30日,北方四港区总场存2443万吨,其中,1.秦皇岛港卸车7947进车63万吨,装船62万吨,场存693万吨,锚地煤炭船舶38艘,预到11艘。各港疏港压力继续加大。
另外,沿海港口存煤2220万吨。临近月度调价时点,按照测算大型煤企年度长协价或下降3元至554元/吨附近,月度长协价格也有向市场煤价下方运动的迹象。
据了解,已有贸易商表示,如果煤价持续调整,而降价并不能换来库存下降,未来将惜售挺价。沿海六大电库存1480.3万吨,日耗82.72万吨,存煤可用天数17.89天。
据秦皇岛煤炭网消息,截至今日,环渤海港口受台风附带影响,作业条件不佳,另高温降水助涨区域内煤炭发热、自燃现象,严重影响各港口作业效率,合计调进、调出量均低位运行,存煤总量再次推涨。目前,大部分贸易商5500大卡现货成本价基本处于610-620元/吨,如果煤价过低,贸易商很可能产生惜售现象。
尽管高温天气对电厂耗煤量有一定拉涨,但在煤价持续下跌且各环节存煤水平仍处于偏高状态下,下游增量补库仍不积极。库存高企仍是影响环渤海各港作业及市场运行的直接原因:一方面限制了铁路运输效率的发挥,另一方面也导致价格信号传递迟滞。其二,在现货煤价保持下降、甚至加速下降的局面之下,消费企业和下游市场贸易商的采购意愿降低,面向环渤海地区港口的煤炭采购缩量。其三,虽然当前正值电力和煤炭的夏季消费高峰时期,但是消费的整体增长水平一直低于预期,面对现货煤价的持续下行可能带来的浮亏,煤炭生产、贸易和消费企业普遍采取了主动性降库存措施,强化了环渤海地区现货动力煤购销中的买方市场倾向
不过,中长期而言,供应市场仍存在隐忧,加之需求高速发展,远期四季度或仍有上行机会,现货企业可适当在远月合约配置多头头寸。短期市场来看,尽管产区供应并不稳定,加之需求进入传统旺季,但市场对价格走势预期并不乐观。
2018年,电力需求的高速发展令市场关注供应情况,对于中期供应市场,还需要关注两方面因素:其一,优质产能释放进程,2018年4月底国家能源局公布的全国生产和建设煤矿产能情况来看,2017年下半年产能释放进度并不理想,市场对于2018年先进产能释放仍有一定疑虑,尽管2018年产能置换比率上调,但其投产情况仍需进一步关注。最后,六大电厂煤炭库存居于高位,旺季补库意愿有限。
不过短期而言,夏季用煤旺季并不旺盛,首先,水电发电好于预期,2018年7月以来,全国大范围降水,令水电站水位升高,水电站出入库流量远高于水电发电的最高流速,水电基本处于满发的状态,加之新建水电站逐渐投入使用,挤占火电需求。另一方面,环保政策趋严,电能替代增加,特别是冬季取暖中以电能替代散煤以及工业炉窖改造等因素导致用电量增长。